西方進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,這是與西方進餐以肉食為主有關。歐洲是畜牧業為主,主食是牛羊肉,用刀切割肉,送進口里,最方便。刀叉用法是從外側向里側按順序使用。進餐時,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,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。
-
中文名
-
刀叉
-
外文名
-
knife and fork
-
拼 音
-
dāo chā
-
含 義
-
西方進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
目錄
-
1 刀叉的歷史
-
2 簡介
-
3 使用方法
-
4 刀叉的作用
-
5 西方刀叉文化
-
6 刀叉的擺放
-
7 抗菌刀叉
-
8 刀叉禮儀
刀叉的歷史
編輯
刀叉的出現比筷子要晚很多。據游修齡教授的研究,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歐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,他們馬上生活隨身帶刀,往往將肉燒熟,割下來就吃。后來走向定居生活后,歐洲以畜牧業為主,面包之類是副食,直接用手拿。主食是牛羊肉,用刀切割肉,送進口里。到了城市定居以后,刀叉進入家庭廚房,才不必隨身帶。由此不難看出今天作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,它功能多樣,既可用來宰殺、解剖、切割牛羊的肉,到了燒熟可食時,又兼作餐具。
這是刀叉在西方的使用歷史。而在東方,刀叉使用的歷史卻久遠得多。考古發現證實,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我們的先人就開始使用餐叉了。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些骨制餐叉,是三齒狀的。
這種餐叉,跟我們現在用的西餐餐叉形狀是非常接近的,大小也差不太多。而且值得特別注意的是,這種餐叉出土時,它和勺子和骨刀同在,表明當時餐叉、勺、刀是三件配套的。也很有趣,跟現在西餐的餐具的配伍是一樣的。
這種餐叉到了商周以后還在使用。在商代的一些遺址、墓葬中也有出土,尤其是在一個戰國墓里頭出土了有很多餐叉,有50多件,這是在洛陽出土的,和銅器放在一起。
從商代以后,餐叉變為兩齒,它跟最早的三齒叉不太一樣,比較小巧一些。
戰國之后中國人的餐叉使用:甘肅酒泉出土過東漢銅餐叉,廣東出土過東晉鐵餐叉,甘肅漳縣出土過元代的餐叉,和餐刀一同出土,同時在山東嘉祥也出土了同樣配伍的刀叉,還有專門放置刀叉的竹鞘。
當然在戰國之后,刀叉的出土明顯少了,說明刀叉的使用遠不如筷子流行。
再說說餐刀,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遺址就發現過很多精美的骨制餐刀. 考古發現,從西周到戰國,先后流行過青銅勺形、尖葉勺形和長柄舌形餐刀。窄柄舌形餐刀從春秋到宋元一直用了2000多年,制作材料有青銅、銀、金等。
簡介
編輯
西方進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,最初只用刀,早期的刀就是石刀或骨刀,直到煉銅以后,有了銅刀,鐵器出現以后,才改用鐵刀。單獨的刀不像筷,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餐具,因為它是多功能的,用來宰殺、解剖、切割狩獵物或牛羊的肉,到了燒熟可食時,又兼作餐具。
遲至15 世紀時,西方人為了改進進餐的姿勢,才使用了雙尖的叉,因為用刀把食物送進口里不雅觀,改用叉叉住肉塊,送進口里顯得優雅些。叉才是嚴格意義上的餐具,但叉的弱點是離不開用刀切割在前,所以二者缺一不可。到 17 世紀末英國上流社會開始使用三尖的叉,到18 世紀才有了四個叉尖的叉子。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過四五百年的歷史。
西方何以沒有箸?這是與西方進餐以肉食為主有關,肉食又與農業結構有關。歐洲是畜牧業為主,面包之類是副食,直接用手拿。主食是牛羊肉,用刀切割肉,送進口里,最方便了。牧場和草原廣大,刀叉是隨身掛在腰帶上,食無定所,必須隨身帶。到了城市定居以后,刀叉進入家庭廚房,才不必隨身帶。
刀叉用法是從外側向里側按順序使用。進餐時,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,即一刀一叉成雙成對使用的。有些例外是喝湯時,則只是把勺子放在右邊——用右手持勺。
使用方法
編輯
持刀叉的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,左手拿叉,用手輕握尾端,食指按在柄上。這里要特別注意,也可以右手拿叉,左手持刀或湯匙。另外,用刀叉吃東西時,應使用叉子將食物左邊固定,再用刀子將食物切成一小口的大小,然后用叉子蘸上調味料送入口中。
餐具刀、叉的數量應與菜的道數相等,并按上菜順序由外向里排列,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,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、吃魚用的、吃肉用的。所有的叉和匙都會朝上放置,所有的刀鋒部分則都會向里放置。依照順序用完餐后平行斜放在餐盤內。
刀叉使用時應注意刀口始終向內,如果吃到一半需暫時放下刀叉時,應將刀叉以八字形狀放在餐盤上,表示還要繼續吃。如果是吃完一道菜時,就應將餐具整齊地放在餐具中央到4點鐘的方向,表示可以把餐盤拿走了。桌上前方橫放的叉和匙是吃甜品的餐具,一定不要任意使用,必須依照上菜的順序。進餐時,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。
在一般的西餐廳和自助餐廳里,在桌子上擺放的刀叉,一般最多不超過三副。西餐廳會給你配置三副刀叉,刀叉有不同規格,按照用途不同而決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區別。吃肉時,不管是否要用刀切,都要使用大號的刀。吃沙拉、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時,一般用較小號的叉與湯匙,喝湯時,要用大號勺,左邊的小刀為牛油刀,專作涂抹面包之用,萬萬不能用其來切肉。 但在專業的高級西餐廳或扒房里,對于三道菜以上的套餐,就需要在擺放的刀叉用完后隨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。由于有特別的講究,扒房里用來切扒類的刀叉都是專用的,追求的是把扒類一刀切下去即完全分離的那份暢快淋漓的感覺。
刀叉的作用
編輯
牛油刀,用于涂抹面包。
小號叉與湯匙,用于吃沙拉、甜食或一些開胃小菜 大號叉、刀、湯匙,用于吃主食。
西餐桌面上簡單整齊,依照標準的模式都會有刀叉、湯匙、杯子、面包盤、大盤、餐巾,還有副餐用的小型茶匙、叉子和咖啡杯等。圓頂的刀是用來涂牛油的,比較小的一對刀叉是用來吃開胃菜或魚的,比較大的一對刀叉則是用來吃肉類主菜的。用餐時按順序取用,但有時會遇到左右擺著不同件數的餐具,那就表示多出來的最外一件餐具是單獨使用的。
西方刀叉文化
編輯
1、刀叉的功能就是切割,在定量的套餐中,把大的切割成小的,把小的再切割成更小的,這種不停的由大到小的切割動作,培養了西方人由表象到本質的邏輯思維。
2、刀叉的切割代表的是力量,是硬性的,對取舍物體施以暴力和強制。比如用叉子叉住食物,強制固定,再用刀子予以暴力切割。
3、刀叉是金屬物,是自然環境中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,西方人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,表達的是對資源的掘取與占有,是逐利和取利的,是東方人認為的小人做法。
4、刀叉是雙手單向配合,講究的是抱團打天下,倡導的是團隊精神。
刀叉的擺放
編輯
用餐中為八字形,如果在用餐中途暫時休息片
刀叉
刻,可將刀叉分話盤中,刀頭與叉尖相對成”一”字形或”八”字形,刀叉朝向自己,表示還是繼續吃。如是是談話,可以拿著刀叉,無須放下,但若需是作手勢時,就應放下刀叉,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。應當注意,不管任何時候,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,另一端放在桌上。 特別要注意的是刀刃側必須面向自己。
用餐結束的擺置方式有兩種:用餐結束后,可將叉子的下面向上,刀子的刀刃側向內與叉子并攏,平行放置于餐盤上。接下來的擺置方式又分為英國式與法國式,但最常用的是法國式。盡量將柄放入餐盤內,這樣可以避免因碰觸而掉落,服務生也較容易收拾。
出席結婚餐宴時,不論怎么將餐具擺成“用餐中”的位置,只要主要賓客用餐結束,就應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。所以宴會時,切記皆以主要賓客為中心進行。
在宴會中,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,對擺在面前的刀叉,是從外側依次向內取用。刀叉用完了,上菜也結束了。中途需是談話或休息時,應該將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盤子兩邊。反之,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盤子里,則表示這一道菜已經用好了,服務員就會把盤子撤去。前菜或是甜點等,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,沒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。在家庭內的餐會或是與朋友之間的輕松聚餐,像沙拉或是蛋包飯之類較軟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進餐。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,能給人較為優雅利落的感覺。
另外,在歐洲等地,常可看見有人右手拿叉子,左手則拿著面包用餐。不管吃得怎么利落優雅,這樣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眾化的店中,在高級餐廳內是絕對行不通的。 沒用過的刀子,就這樣放在桌上即可,服務生會自動將它收走。
抗菌刀叉
編輯
隨著非典、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發生,人們對生活環境和日用器具的清潔、衛生要求也越來越高。人們希望不銹鋼器皿除了具有不銹、光潔如新的特點外,還要具有防霉變、抗菌、耐腐蝕等功能。于是,作為材料科學和環境科學交叉而發展出的一種新型材料,抗菌不銹鋼應運而生。
抗菌刀叉主要分為涂層抗菌和全材料抗菌。
涂層抗菌需要先經預處理,如酸洗、堿洗,再噴以漆膜和光催化劑等進行高溫烘烤,不僅工序繁復,成本也非常高,而且提供給用戶的目前只有成型板材等,不宜用于成型器皿和零部件。
全材料抗菌是天津石泰集團的首創,整體全部采用抗菌不銹鋼原材料打造,目前這個全材料抗菌已經被應用到朗維抗菌餐具,具有持久、優良的抗菌性能,對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殺滅率均在99%以上,表面磨損后仍保持良好抗菌性能。
刀叉禮儀
編輯
禮儀簡介
刀叉是西方飲食文化的著名標志,更是西方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西餐與中餐相比,西餐禮儀的繁瑣復雜可不僅僅是筷子和刀叉的區別。
當眾剔牙不文明
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、叉、匙,就是勺子、餐巾,像西餐桌上有些中餐桌常見的東西就沒有,比如沒有濕手巾。因為外國人把吃飯當社交活動,用濕手巾去擦臉,妝就消失了。另外沒有牙簽,當眾剔牙是一種不文明的舉止,破壞別人食欲,也破壞自己形象,所以你在西餐桌上別找牙簽。
餐巾暗示宴會開始和結束
在西餐宴會中,餐巾是一個重要的道具,有很多信號的作用。
在正式宴會上,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是宴會開始的標志。這就是餐巾的第一個作用,它可以暗示宴會的開始和結束。西方講女士優先,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順序,女主人不坐,別人是不能坐的,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就說明大家可以開動。倒過來說,女主人要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,是宴會結束的標志。此外一定要注意,餐巾只能鋪在腿上,你不能放在別地兒。餐巾要鋪在腿上,一般把它疊成長條形或者疊成三角形鋪在腿上,避免吃飯時菜肴、湯汁把裙子或褲子搞臟了。
中途離開餐巾應當放椅面上
吃西餐,吃著吃著的話突然有一個電話打進來了,這號碼挺重要,不能不接,但是在餐桌上一邊吃一邊接也不太合適。要出去打電話,餐巾放哪兒?記住了,一般而論,進餐一半回來還要接著吃,有一個最標準的做法,把餐巾放在你座椅的椅面上,此舉表示一個含義,占地兒。此外,餐巾可以擦嘴,但是不能擦刀叉,也不能擦汗。
沒吃完,刀叉不能并排放
西餐正餐一般有刀叉而且不止一副,往往是兩三副。不管你拿哪副刀叉,一般是左叉右刀。西餐的刀叉取用它有講究的。取西餐的刀有個最省事的游戲規則:吃一道菜換一副刀叉。一般有三副叉,分別吃色拉、吃海鮮、吃主菜。三副叉按照順序由外側向內側取,先拿最外面那一副,最外面那副一般是吃色拉的,然后再拿中間這副,中間這副一般吃海鮮的,最后再拿最里面這一副,最里面這副吃主要菜的,一般帶齒,吃牛排的。
吃了一半飯的話,刀叉怎么放有講究的。正跟中國人吃飯拿筷子指著別人是不禮貌的一樣,西餐的刀叉是不能指人的。而且西餐刀叉切的時候有講究,左手和右手肘關節這個地方應該正好夾在腰的兩側,這樣控制你的切割的動作,你別跟木匠似的,那噪音都讓人煩。它有一個講究,你要是跟別人交談的話,刀叉在盤子上放成漢字的八字,刀刃朝內,不能朝外,叉子是弓朝上,齒朝下。這個動作就是告訴服務生和別人,我這個菜沒吃完。你千萬不要把它并排放,如果刀叉并排放,刀刃朝內,叉齒朝上,代表的意思就是不吃了,收掉。
湯匙不能含口中
一般而論,西餐的湯匙會有好幾副,勺子該放在右手的刀的外側,它大概會有兩把或者三把,如果有兩把湯勺其中一把用來喝湯,一把吃甜品,若有三把的話是用來喝紅茶、喝咖啡的。無論喝什么,勺子的幾個用法要注意,第一它也是要從外側向內側取的。第二,勺子是不能含在嘴里的。第三,勺子不用的時候不能在杯子里面立正,不用的話讓它平躺在盤子上。另外,舀食湯的時候,勺子到了湯里,向遠側舀起,然后轉一圈回來。因為那個湯比較濃,要是直接就奔嘴里來,奔身上來,搞不好弄一身。
來源:http://curryupcaters.com,網站建設★網站設計★網站制作★網頁設計-599元全包;企業網絡推廣☆網站優化☆seo☆關鍵詞排名☆百度快照-2200元全年展示;做網站優化排名-網站建設公司